太阳成集团官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2023年度)

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一、基本情况

1.1学位授权点发展历史及内涵

太阳成集团官网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太阳成集团官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于tyc522cc太阳成集团,2004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同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天津市一流学科(培育)。2019年,牵头的生态城市学科群获批天津市特色学科群。2021年,牵头的城市水资源化与智能水务获批天津市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2023年,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进入C

本学位点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三废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难点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中关键技术研究,经过多年建设,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环境健康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形成四个特色研究方向:京津冀海绵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城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风险调控和城市复合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学科体系与产业链、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科技项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

1.2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聚焦国家和京津冀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三废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难点问题,秉持厚德重能、城建特色、多元交叉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的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学位授予条件,按照《太阳成集团官网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天城大政〔202144号)执行。须符合: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本人培养计划中全部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

(三)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且通过论文答辩;

(四)本学位点申请授予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本学院认定的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参加编写正式出版的的学术著作(单部著作1.5万字以上);

4)主持并完成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或署名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前五名);

5)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并具有政府颁发的奖励证书;

6)被省级及以上部门采纳且得到实施应用(提供应用证明)的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等智库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第一单位须为太阳成集团官网;硕士研究生本人须为第一完成人(含指导教师为第一完成人,硕士研究生为第二完成人),且均须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提供论文正式录用证明的视同为发表。

二、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培养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解决环境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环境健康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形成四个特色培养方向:

(一)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风险调控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城市水体修复技术;生态风险调控技术等。

(二)京津冀海绵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绵城市设施的生态结构设计与雨污水资源分级利用的技术集成;污染环境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生态净化设施与多元化功能补偿技术。

(三)城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高值化再利用技术;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四)城市复合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解析与特征;大气污染传输物理化学过程与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等。

2.2团队队伍

本学位点不断优化团队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43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一次层次2人、第二层次3人、第三层次4人。每个学科方向的人员规模超过10人,其中正高级人员2人以上,学术骨干5人。同时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公司2023年共组建9支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并报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审核备案。

1. 京津冀海绵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方向带头人:王中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迁领域的研究,是国内较早开展水体微量稀土元素(REEs)和放射性核素Pu同位素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对西太平洋、赤道太平洋、密可罗尼西亚联邦、关岛、夏威夷、中国东海、长江流域、天津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等地进行野外科学研究。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973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及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论著300余篇/部,先后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等。

2. 城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方向带头人:刘汉桥,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高效洁净转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及利用、循环经济与全生命周期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3. 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风险调控方向带头人: 张新波,教授,天津市中青年骨干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膜学会理事,天津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际水协IWA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过程协会IBA终身会员,BITESTOTENWRCEJ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及高端制造业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相关研究。主持及参与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4部,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

4. 城市复合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向带头人:吴丽萍,教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住建部科技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6项。

2.3科学研究

本学位授权点紧跟国家需求,提升科研教学和产业化水平。以项目带动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与环境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近五年已完成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2项;在研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项,科研项目名录见表1(完成)和表2(在研)。

1 学位点近5年已完成主要项目

项目大类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项目负责人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新型膜蒸馏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其工程应用示范-课题

国家级

苑宏英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低能耗海水纳滤脱盐系统集成与优化

国家级

刘颖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微生物自组装钯金双金属强化氯代污染物还原脱氯及作用机制

国家级

侯雅男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纸质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的环境水体多种类污染物选择性识别研究

国家级

张道虹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链锚-超分子介体制备、拟均相催化多氯联苯生物净化机理和调控策略

国家级

逯彩彩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紫外和臭氧协同降解水中典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反应机制与路径研究

国家级

常晶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Accumulibacter菌群结构及代谢行为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及调控

国家级

王少坡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电子传递理论的非醌基介体催化高氯酸盐生物还原基础理论和调

国家级

郭建博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毒性有机物诱导活性污泥群体感应下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产生特性及调控机制

国家级

王栋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碳纳米管介导臭氧降解PFOS的非均相过程增效控制与催化机理研究

国家级

张硕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生物电场-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源负荷调控与膜污染行为机理研究

国家级

温海涛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疏水电荷诱导亲和膜表面功能层的系统协同构建

国家级

王喆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石化工业区域甲基硅氧烷的污染特征与环境风险研究

国家级

刘楠楠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剩余污泥中挥发性硅氧烷在芬顿强化厌氧消化技术中的降解机制研究

省部级

刘楠楠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新型生物膜-膜分离反应器原位回收单质硫

省部级

侯雅男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小型高效节能的沙漠苦咸水膜法淡化工艺开发和设备研制

省部级

程方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滨海工业带高盐难降解废水MVR浓缩与结晶回收技术

省部级

池勇志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滨海工业带高盐废水中无机盐分质结晶与资源化技术

省部级

苑宏英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高地下水位弱透水区域雨水分级净化利用技术及海绵城市建设运行维护模式研究

省部级

邱春生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天津滨海工业带水环境零负荷控制技术集成体系及模式研究

省部级

张宇峰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民用燃煤污染防治技术可行性评估研究

省部级

刘建明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技术与应用研究

省部级

韩懿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生物电化学强化厌氧膜过程中抗生素类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和膜污染控制研究

省部级

杜青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磁性-环糊精介体的构建及其拟均相催化多溴联苯生物净化机制研究

省部级

逯彩彩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大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基础之新型大尺度数值环境多介质模型研发和京津冀地区污染迁移转化规律解析研究

省部级

韩懿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纳滤膜生物污染过程中电化学性质动态响应机制研究

省部级

张文娟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物化法-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研究

省部级

丁艳梅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串联式燃气机压缩吸收复合热泵供热系统研究

省部级

张蕊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及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省部级

张宇峰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介体催化异养-硫自养"组合新工艺净化高浓度高氯酸盐基础理论和调控策略研究

省部级

郭建博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制药废水减排及组合处理技术研究

省部级

姜远光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气浮-沉淀组合工艺资源化处理涂装废水研究

省部级

池勇志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城市污水的低温单级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性能及应用研究

省部级

韩懿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旋流分离-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初期雨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省部级

刘楠楠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微波提升掺杂元素催化剂效能及其可见光下Z型反应产氢

省部级

刘楠楠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金属钝化剂调控蚯蚓微生态系统处置污泥的过程研究

厅局级

毕艳孟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海河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溯源解析

厅局级

李超灿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有机磷阻燃剂在城市湿地中地球化学行为及生态风险研究

厅局级

张启钧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电化学阻抗谱用于纳滤膜表征及膜污染在线监测研究

厅局级

张文娟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地下水条件下污泥基复合催化剂对PMS的活化机制及其对氯代烃的降解研究

其他

王震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MoS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机理研究

其他

刘阳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污泥减量的超声调控低水温活性污泥性能的机制

其他

马华继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城市自然水体中磷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状况分布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其他

张启钧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纸质装置对核酸适体快速选择的通用方法研究

其他

张道虹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上流式连续流反应器的研发与中试应用

其他

赵健慧

人文社科

纵向项目

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中再生水生态补水利用的调查研究

其他

池勇志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创新

其他

刘楠楠

人文社科

纵向项目

关于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商业区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改革发展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其他

龙天炜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荷正电纳滤膜构筑及盐湖提锂应用研究


王喆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沧州机车车辆修分公司污水处理站提升改造


张宏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人工湿地改性填料水质及微生物组成分析测试


刘灵婕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金属加工废水处理处置咨询服务


王喆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溶剂资源化回收工艺技术开发


杜永亮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金属钝化剂调控蚯蚓微生态系统处置污泥的过程研究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联合国营房建造项目


张宏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植物样品金属元素测定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测定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一种基于赤子爱胜蚓生态习性的新型蚯蚓配方饲料技术开发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土壤样品营养元素测定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抗重茬蚯蚓生物产品与技术体系研发试验检测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给水厂净水工艺研发


常晶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荷正电纳滤膜构筑及Li+/Mg2+分离性能研究


王喆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标准品研制技术开发


肖淑敏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典型城市富营养化水体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刘月敏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高功能化聚砜阴离子交换膜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刘颖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CHP法制环氧丙烷全流程中试研究


高富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初雨处理技术水质分析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SMES系统运行中土壤苯并[a]芘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和分析


刘伯约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瑞科美和工业厂房改造方案设计项目


张宏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页岩气体包裹体组分检测-拉曼光谱分析


王雨菲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适应高进水硬度的SEDIRO/SEDI集成膜过程高纯水清洁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刘颖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泵站调节池污泥淤积规律及清淤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邱春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优化升级


祁丽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QC实验室项目


张宏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不同海绵设施对海绵小区水质水量影响的工艺研究


池勇志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河北辛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的技术咨询


刘阳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矿物岩石气体包裹体组分检测拉曼光谱分析


王雨菲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微塑料在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中的降解产物测试


刘伯约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研发


马华继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分析


肖淑敏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羟基磷灰石除氟剂再生技术研发


马华继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电解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中试应用研究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多元化大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技术开发研究


陈旭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委托分析测试合同书-苦咸水分析测试


程方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油基钻屑与锤磨热脱附产物性质研究


吴丽萍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粉末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微观分析


温海涛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京津冀地下水-地表水全集成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开发


张宏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天津某区域内雨污管网混接诊断关键技术


张新波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集成电路与智能显示行业废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研发


张新波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检测(于桥水库束丝藻水华危害及防控鱼腥草水华方法研究)


卢静芳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多哈工业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图纸资料翻译


马华继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多哈工业区污水处理厂项目资料翻译


马华继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西宁市高时空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溶剂使用源、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餐饮油烟源)


吴丽萍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长距离地下箱涵输水水质变化规律研究(水质模拟技术研究)


姜远光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水库水质、底泥及产气样品检测


邱春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宝山区域供水模型开发及率定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湿地物质循环的影响研究


王中良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津沽污水处理厂沿程水质检测


张新波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城市污水脱氮过程碳源优化对比工艺研究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检测


卢静芳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消化污泥脱水液技术开发


丁艳梅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室外供水管道防冻技术研发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一汽丰田三线工业废水混凝沉淀优化工艺研究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自来水厂进水中两虫检测分析


肖淑敏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天津市肿瘤医院北院区雨水排放及路面径流数字化模拟方案


王蕾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新疆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溶剂使用源、油气储运源、废弃物处理源、餐饮油烟源)排放清单编制


吴丽萍

2 学位点在研主要项目

项目大类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项目负责人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胞外DNAAHLs信号分子互作机制

国家级

刘灵婕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单原子Fe-生物炭调控UV/亚硫酸盐体系高效还原CO2为甲醇机制

国家级

赵健慧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不同海拔地区典型市政污水处理厂群落结构异质性成因及定向调控策略

国家级

张蕊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粘土矿物粉尘与挥发性卤代酚的大气非均相反应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国家级

彭安萍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微界面电化学特性动态响应的纳滤膜生物污染机制研究

国家级

张文娟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碳基非贵金属单原子双功能催化剂促进乙酰丙酸高效转化戊酸酯的性能调控

国家级

张蕊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基于氧化吸附的工业废水超高排放标准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省部级

池勇志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双酚A胁迫下的厌氧氨氧化系统快速恢复及群体感应响应机制

省部级

刘灵婕

自然科学

纵向项目

信息技术支持下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魏少红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两虫"检测质控接种液样品


肖淑敏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雨水净化用生物滞留反应器的研制


范晓丹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宁夏设施农业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聘请专家技术指导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水中两虫检测分析


肖淑敏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智慧供水厂建设工程技术标准编制


王少坡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上流式连续流反应器的研发与中试应用


赵健慧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VOCs新污染物敏感材料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魏少红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


毕艳孟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测试分析与评价


王喆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华烁医药科技(黄冈)有限公司产业化基地建设EPC工程工艺技术咨询


杜永亮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天津南港工业区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现状调查与评价


刘阳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富油化处理技术开发


孟凡盛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核素吸附剂调研、开发及其吸附性能分析


霍江波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新型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深度处理富营养化水技术开发


孟凡盛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CHPPo成套技术工业应用分析测试


高富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脱硼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喆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智慧给水处理关键技术模拟与优化


常晶

自然科学

横向项目

PCB废水对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基因代谢影响


刘灵婕

2.4教学科研支撑(300-700字)

本学位点建有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防护和环境绿色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化工废水源头减排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与市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2023年,本学位点获批天津市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科普基地。本学位点科研平台支撑力量雄厚,拥有实验室面积3600多平米,仪器设备总数1500台(套),10万元以上精密仪器设备39台(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4500万元,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Q8050)、总有机碳测定仪(岛津VCPH)、荧光定量PCRABI stepone)、环境生物微电极系统(丹麦Unisense)、离子色谱(AQ+RFC30+ASDV)、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尼高利IS10)、拉曼光谱仪等,在环境污染物的识别与表征及定性、定量方面具有完善的仪器配套及专职人员队伍。另外与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联合建立天津市市级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与国内20余所大中型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本学位点所拥有的教学科研平台条件为培养高质量环境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学位点主要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

平台级别

对人才培养支撑作用(限100内)

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

以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新技术,包括固废建材制品生产、装备及其评价技术,固废建材制品结构体系及其工程建造技术及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

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

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96月被认定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可开展以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为导向的合作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工作,为公司天津市“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团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化工废水源头减排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省部级

基于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化工废水产生现状,主要从事在化工中间体及染料源头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高浓化工废水资源化新技术及化工生产废水源头分类排放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基础设施防护和环境绿色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省部级

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环境生物工艺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合作,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对公司和天津市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积极促进与世界知名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建筑垃圾与燃煤废弃物利用技术工程中心

省部级

旨在解决我国建筑垃圾和燃煤固体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工程化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在研究、开发、设计、中试、推广与产业化、工程化过程中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

天津市建筑绿色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

紧密围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循环再生建筑材料的理论基础与关键共性问题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循环再生建筑材料与固体废弃物在节能保温建材领域资源化利用及轻质化的关键理论及技术。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与市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充分贯彻自身“一体化、多层次、三结合”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以基础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实践性实验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北控水务杯”全国老员工创新大赛上获团体二等奖;“深水杯”获团体三等奖。

天津市级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科普基地

省部级

围绕智慧水务、海绵城市以及环境污染与防治三个主题,开展城市用水、防洪防涝以及水污染物检测、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等一系列“贴近生活、惠及民生、增进了解”的科普性教育项目。

天津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城市水环境联合培养基地

省部级

与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联合建设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提供了公司产品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2.5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设有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依据《太阳成集团官网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审规定》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学院制定《tyc522cc太阳成集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细则》,构建了公平公正的奖助评选体系。其中: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根据日常表现、平均学分绩点、员工工作、学术科研、竞赛奖励进行评定。

2023年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有39名员工获得奖学金,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8名同学获得助学金。

4 研究生奖助体系情况汇总表

序号

奖、助、贷名称

资助水平

资助对象

覆盖比率

1

国家奖学金

20000

在读研究生

2.4%

2

三助奖学金

6000

在读研究生

100%

3

学业奖学金

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

在读研究生

80%

三、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采用普通招考方式招生。所有考试都符合学校和学院公司产品规定的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2023年本学位点录取12人,录取员工包括山东农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南城建大学等高校优质生源。本学位点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和保障生源质量。首先,加强与同类兄弟院校的紧密联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工作;其次,鼓励教师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加大自身宣传力度;再次,鼓励导师进行招生宣传,拓展招生宣传渠道,挖掘潜在优秀生源;最后,坚持提升学科自身实力,不断提高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高质量优质生源,优化生源结构。

目前本学位点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在校研究生人数为48人。

3.2思政教育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公司产品质量为工作中心,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深化思政课堂。研究生每学期开学须参与由董事长、书记主讲的形势与政策开学第一课。研一全年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等公共选修思政课程,提高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性。同时,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用环境治理体系鼓舞员工自信。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贯穿到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二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寻找本学科专业学习的根与魂,在《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中通过讲述我国面临的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及危害,激发员工的环保意识;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化学、催化领域机理研究时,以钟南山院士团队预测模型在疫情防控中的精准应用为例,培养员工的理论计算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公司下设研究生专职辅导员,负责研究生日常事务管理及思想教育,健全完善研究生人格发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服务研究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学院成立环境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研究生党员教育,定期开展政治学习、理论研讨、知识竞赛、红色观影、调研考察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和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构筑战斗堡垒。

3.3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重在培养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首先,为提高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学位点注重环境领域前沿类课程建设,设置多门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前沿技术(英文)》、《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新技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等。其次,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在教学各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硬指标;注重软熏陶,专业授课紧密结合国家生态环境发展政策;知识传授突出人文引领,通过言行示范,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此外,加强学术诚信和规范教育,将《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概论》列入必修课,开设《研究生实验操作技术与安全基础》专业选修课,提升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安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规范。2023年,本学位点申报各类省部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团队建设项目等6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教学设计创新竞赛二等奖两名,青年基本功大赛优秀奖两名。

3.4导师指导

本学位点按照《太阳成集团官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天城大政〔202145号)的规定,开展2023年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2023年度本学位点新增研究生指导教师2名。同时,本学位点坚持筑好持续发展的扶梯路,推进老带新、传帮带模式,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队伍建设,形成了4个科研团队和9个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公司举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分别从国家和天津市公司产品相关文件,以及学校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学位授权点、招生、培养方面进行讲解,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重点指出研究生指导教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学院也从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信息化手段助力学术不端检测、导师指导与辅助工具等方面内容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重点强调研究生指导教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学位点按照《太阳成集团官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天城大政〔202145号)的规定,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指导教师的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指导研究生等履职情况和学术业绩。考核结果作为指导教师本年度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依据。2023年度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全部合格。

3.5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注重提高员工的学术创新能力。员工自研究生一年级进入实验室后,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包括参与项目的前期调研、实验室小试阶段和部分项目的后期中试运行,以及项目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在学术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导师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研究生三年内可获得至少两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员工可了解和自己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科研素养。

2023年度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50篇,获批天津市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3.6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积极扩展对外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极大地开拓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积极邀请国内本领域及行业内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增加研究生对本领域学术前沿和相关行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同时,学位点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对外学术交流。2023年学位点员工参加学术交流情况如表5所示。



5 2023年学术交流情况表

序号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参加人

会议类型

(国际/国内)

1

建园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

线上

2024-05

杨海燕

国内

2

建园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

线上

2024-05

刘意文

国内

3

建园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

线上

2024-05

巩士超

国内

4

建园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

线上

2024-05

王昕妍

国内

3.7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从以下几方面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1.论文选题。论文的选题和所研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重点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论文审题。举行论文开题报告会,由有关专家教授集中审议研究生论文选题,集体把关,严格审定,确保论文选题的先进性、可行性和论文工作量。

3.论文中期检查。第四学期,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实施,并写出论文中期检查报告,报研究生处。

4.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第六学期,进行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正式论文答辩。学位论文100%盲审。论文答辩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实施,并将太阳成集团官网硕士学位申请审批书报研究生处。

2023年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实行全部盲审政策(校级盲审+院级盲审),通过率100%

3.8质量保证

一、强化公司产品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本学位点的研究方向,持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二、加强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审查力度。

针对公司产品过程中奖、助学金的评定以及学位论文授予资格认定中科研成果的审查,制定了本学位点各年级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审细则,以及研究生毕业学术成果要求,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核。

三、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集团和学院公司产品督导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报告、预答辩(预审)等学位论文过程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3.9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生教育和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20231118日,在公司党委指导与支持下,党委副书记沈杰然、院团委书记马月轩携师生党员代表一行人深入天津市西青区区张家窝镇田丽社区,助力社区员工感受非遗剪纸文化魅力,传承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学术道德教育内容,同时为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和规范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将《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概论》列入必修课,着重培养员工的科研伦理与学术道德规范。另外积极组织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大力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发挥激励示范作用,在研究生中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学风。

3.10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设有负责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副经理1名,各培养方向带头人1名,设置研究生秘书2名,分别负责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设置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员工就业负责辅导员各1人,负责研究生的毕业、就业和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制定和建立了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由专职辅导员收集和反馈研究生的意见,保障研究生权益。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报到注册、学籍异动、档案管理等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助学金的审定、发放及管理工作,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学业管理工作。同时,及时学习公司产品和学位相关政策文件,做好宣传解读和贯彻执行工作。同时,学院成立了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员工组织,充分发挥学院与广大研究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正当权益。

2023年度,开展了员工对学院、指导教师、专职辅导员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的调研。反馈结果显示,员工对课程设置较为满意,认可教师的授课效果。学习奖励机制方面,大部分员工对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感到满意。导师指导方面,员工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态度、科研能力、指导方式认可程度高,认为能够在导师和导师团队的帮助下得到系统的学术训练。从学习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大部分员工表示满意。

3.11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2023届研究生一共毕业12人,已全部就业,就业率达 100%。毕业去向以国有企业为主,遍布建筑业、科研院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多个行业。在企业招聘、访企拓岗、就业调研等反馈环节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普遍较高,认为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力基本适应企业所需岗位要求,并愿意吸收接纳更多公司毕业生。

四、服务贡献

4.1科技进步

本学位授权点紧密围绕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三废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难点问题,联合高科技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近年来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介体调控污染物生物净化、微污染物生物降解与吸附、工业废水处理与利用、基于废弃物资源化的环境功能材料研发与应用等方面成果显著。同时利用本学位点资源优势进行科技服务,依托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度本学位点成果转化和咨询服务到校经费331.54万元,新增2位教师担任天津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天津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

4.2经济发展

本学位点在绿色工业水循环、城镇污水处理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化、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形成稳定和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形成多项关键技术,包括高含盐难降解有机废水源头减排与资源化关键技术;芯片等半导体行业超纯水生产及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宏介体调控水处理新理论和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流域水环境过程及生态风险调控关键技术。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雄安新区建设、天津地铁、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生态城等重点工程,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环保技术推广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4.3文化建设

本学位点培养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研究生,围绕学术文化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研究生文化氛围的各类活动,把学术道德建设、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科技学术活动,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通过组织研究生党建、团建专题分享等,依托研究生党、团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文化交流等形式把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中进行学习,不断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员工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修养。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普活动,2023年度开展了衣旧连心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五、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规划

5.1学位点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次学位授权点评估要求,按照学校整体评估方案安排,结合tyc522cc太阳成集团实际情况,组建了本学院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小组。以经理为主任,主管副经理为副主任,相关系主任及硕士生指导教师组成学院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小组,下设评估工作办公室。从团队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贡献等方面进行了自评,目前学位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术成果质量仍然有待于提升。

2. 服务贡献:横向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仍然较少,需进一步采取多种举措加大服务社会力度。

3. 团队队伍:指导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

4. 科学研究:国家级项目占比不高,缺少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

5.2学位点建设规划

1.课程思政持续建设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在教学各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硬指标;注重软熏陶,专业授课紧密结合国家生态环境发展政策;知识传授突出人文引领;通过言行示范,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2.强化公司产品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对公司产品过程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3.继续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指导教师结构

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人才联合开展公司产品;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切实发挥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的传、帮、带、导的作用,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公司产品质量。


版权所有 tyc522cc太阳成集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行知楼四楼